中国林业产业:续写“春天的故事”——写在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召开之际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6-12-22来源:中国林业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林业产业:续写“春天的故事”
——写在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召开之际
 
 
    中国绿色时报12月22日报道(记者 王胜男) 寒冬虽未过去,但中国林业产业已经春意萌生。
    最新一期全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FPMI)显示,11月,全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08,连续4个月稳步回升,连续2个月高于50,表明林业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01年我国林业产值只有4090亿元,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10年突破2万亿元,2015年达到5.94万亿元——15年增长13.5倍。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脱贫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林业产业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与更多的期望。
    春潮涌动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行进在又一个5年交替的时空坐标上,中国林业产业对过去的经验、当前的瓶颈和未来的谋划都需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索,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的召开也因此更值得期待。
    传统产业创造世界奇迹
    回望过去5年,中国林业产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十二五”以来,我国林业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趋于增强。
    第一产业,全球增长最多。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1990年-2015年,中国的森林增长全球第一。2015年,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其中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产业产值达1.19万亿元,林下经济产值5404亿元。
    第二产业,全球规模最大。我国人造板、木地板、松香、家具、竹藤制品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额居世界第一。第二产业产值达2.98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总值达1385亿美元。
    第三产业,全球增长最快。从1982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起,我国森林旅游与林业休闲服务业逐步兴起,目前全国已建立3234个森林公园、2729个自然保护区、916个湿地公园,森林旅游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森林旅游人数达16亿人次。2015年,全国林业第三产业产值达9262亿元,其中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6759亿元。
    林业产业并不仅仅是产值的翻倍,还有结构优化的内涵式增长。林业一二三产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9:52:9,发展到2015年的34:50:16。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工业化进程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省(区、市)立足当地经济、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若干区域特色鲜明的林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带,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就在十几年前,我国的林业企业绝大多数还都是小作坊,而十几年后的今天,随着林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系列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快,终端消费品比重大幅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规模以上林业企业大量涌现,使我国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书写了世界林业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林业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生物质能源和林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却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竹缠绕复合压力管,以竹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采用缠绕的工艺方式加工成型,这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可替代传统金属、玻璃钢、塑料及水泥类压力管道,广泛应用于农水、石化、城建、罐储、交通等领域,是传统竹产业的重大变革,在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节能减排、增加当地就业方面潜能巨大。
    利用林业生产经营剩余物,我国林业科学家通过管组梯级减压连续水解转化技术,加工生产出石墨烯复合材料及生物基合成烃液体燃料等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武器装备、医药、食品等领域。
    林业碳汇产业在探索中前进,国内碳汇造林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汇造林活动稳步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正逐步建立,林业碳汇产权、碳交易制度建设等正在破题。随着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努力,中国将很快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我国林产化工业近年来突飞猛进,年产值超过600亿元,特别是附加值更高的森林生物医药提取物正日益放大其活性成分的价值,在功能性保健品和生物医药领域声名鹊起。我国有3万多种野生植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物种都可能发展成一个大的产业。
    在林业产业中培育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加快林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增长,壮大绿色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抢占新一轮绿色产业革命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在科技创新驱动下,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含金量”正不断提升。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势必为林业新兴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富民产业建功扶贫攻坚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靠什么富?
    我国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90%的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而这些地区正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大舞台。
    林业产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朝阳产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富民产业,既是生物产业又是碳汇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是最适宜农民发展的产业之一,是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完善和林业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将拥有的林木资源财产权和林业承包经营权逐步转变为创业资本,林下经济、竹藤产业、种苗花卉等富民产业产值和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5年,我国各类经济林产品总量达1.74亿吨,大径竹材产量达23.55亿根,观赏苗木产量100.34亿株,切花切叶产量达183.6亿枝。全国直接从事竹资源培育和竹制品加工经营的农民3500万人,花卉产业从业人员506万人,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的农民收入中40%以上来自林业。林业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形成股权分红、劳务收入、家门口就业降低生活成本等多重效应,对农民就业形成“磁吸效应”。
    以浙江安吉为例,依托竹子资源优势,安吉县走出了一条“精心培育一产、开放壮大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竹产业发展新路,用“一根翠竹”挑起了百亿元产业。2015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达190亿元,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多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约2.4万元,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而不强困局亟待破解
    我国虽是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大国,但距离林业产业强国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亟待摆脱大而不强的困局。
    从资源基础来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业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仍然较弱。2015年,我国木材产品市场总消费量5.52亿立方米,其中,木质产品进口折合木材达2.67亿立方米,占总消耗量的48.37%。森林质量也普遍偏低,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9%。随着生态产品需求增长、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以及环境意识增强,未来森林资源供需矛盾可能不断加深,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从产业素质来看,我国林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较低,企业人才缺乏。第一产业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初加工产品比重过大,趋同化严重,附加值较低;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生产要素投入为主,科技资本和市场化机制还未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依然任重道远。
    从科技创新能力来看,我国林业科技虽然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全国林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仍然存在科研力量分散、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研投入明显不足、创新条件与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从国际贸易形势来看,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将面临更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出现的美国家具案、加拿大复合地板案、欧盟胶合板反倾销案等纠纷一次次敲响了警钟,同时,国外林业企业在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也给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林业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率、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改革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回望来路,中国林业产业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创新的巨大推力;展望未来,破解困局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创新驱动。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林业产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推动改革创新,在时与势的遇合中蓄力、发力。
    国家林业局整合农村林业改革发展、林业产业与木材行业管理职能,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国家林业局推进竹缠绕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也相继成立,为加强林业产业统筹协调、推动政策落实构建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进一步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放活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扶持政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松绑”“加速”。
    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意识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高效的创新体系支撑林业产业建设,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以来,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培育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涌现了竹缠绕复合压力管、新型环保建材等诸多新产品;诞生了一些新的市场运营机制和交易方式,比如林地股份制改造、现货期货交易等。这些“新”力量为拉动中国林业产业的内涵式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乘数效应”。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唯有抓住改革与创新,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才能如东风浩荡、春潮澎湃。在2016年发布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林业产业正以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多维度地融入林业整体发展中,成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绿色发展为林业产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创新发展为林业产业发展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站在新起点,借由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的春风,我们坚信,中国林业产业必将以更加有力的笔触续写“春天的故事”,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